top of page

关于十八丁

十八丁(Kuala Sepetang)旧名称为“砵威”(Port Weld),位于霹雳州太平附近的沿海地带。在英殖民时代,这个传统华人渔村是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港口。


在英殖民时代,十八丁亦是砵威是当时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港口。当时太平盛产锡矿,为了把锡矿运到这港口上船,便有了这大马第一火车铁路,而这就是全马最早的火车站。当然,火车站已经消失,留下的就只有这火车站的石碑。


十八丁有个水上人家的过港渔村,沿河两岸都是高脚木屋,有些是商店,但绝大部份是渔夫的住家。在小河两岸停泊了许多的木渔船。过港渔村散发浓厚的渔村风土人情,几乎每条巷路两旁住宅都有住户。过港的神庙旅游、地方风味小食,吸引了许多游客,是一家人远离城市紧张熙攘生活的休闲好去处。在2013年,从小镇通往过港渔村的人行桥正式启用。在人行桥启用前乘舢舨过河是过港居民百年来数代人过河的一个方法,这也已经形成了地方上的特色。


十八丁也保留了马来半岛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在2004年的海啸十八丁也因为这红树林的缓冲保护下没受到影响。这里的红树林孕育着28真红树植物,19哺乳动物,155种鸟类,112种鱼类,50种蟹,3种萤火虫与20种虾,是个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此外十八丁的红树林亦提供当地制炭业稳定的原料来源。

在地旅遊: About Us
在地旅遊: Text

十八丁漁村輕旅

KUALA SEPETANG TRAVEL LIGHT

清華大學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想以當地人的視角搭配在地一個月的生活體驗,將綠色理念加入旅遊手冊,使居民在生活的同時,想起環境保育的議題。手冊主題分成「建築」、「生態」、「宗教」、「美食」、「生計」五大類,依照這些主題走訪各處,詢問當地居民,寫成四百字篇幅的文章共十九篇,並集結成冊,書前附上西馬標記十八丁地圖及十八丁區域地圖,完成後印出2000份寄回當地。最後完成中文版共26頁;英文版共20頁。

在地旅遊: Pro Gallery
在地旅遊: Pro Gallery
在地旅遊: Pro Gallery
在地旅遊: Text

十八丁大地之母

红树林

十八丁保留了马来半岛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在2004年的海啸十八丁也因为这红树林的缓冲保护下没受到影响。这里的红树林孕育着28真红树植物,19哺乳动物,155种鸟类,112种鱼类,50种蟹,3种萤火虫与20种虾,是个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此外十八丁的红树林亦提供当地制炭业稳定的原料来源。

在地旅遊: Text

文化产业

炭窑

十八丁有着" 炭乡" 的美誉,十八丁炭窑是一个古老兼传统的工业,没有机械可代替人力,全部需要靠人力才能完成。而且除了人力之外,还须靠潮水运输红树木。十八丁炭窑拥有全马来半岛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这里除了出口品质优良的木炭之外,还发展成为生态旅游景点。

十八丁炭话系列 @ 星洲日报

十八丁的造窑者,卢亚福师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347042.html

黑白分明的烧窑人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347057.html

因亲情牵绊而接班的烧炭传人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347061.html

红木浑身是宝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347068.html

bottom of page